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描绘了旅游的天堂

要理清得荣在中国西部三大国际旅游品牌中的战略地位,就必须先弄清香格里拉大环线的前世今生。

1924年到1935年,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在中国西部高原探险期间,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了系列文章和图片,这些图文用纪实散文的方式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景象,作品发表后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远在英国的畅销书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就是关注者之一。

希尔顿从未到过中国西部,但洛克关于中国西部高原探险的经历,让他敏锐地意识到把这些见闻改写成小说的巨大商机。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全球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百业凋零、失业巨增。现实的艰辛和残酷让亿万人梦想有一种理想的所在,没有战争、没有欺凌、没有剥削、没有贫苦,只有天堂般的仙境和伊甸园的祥和,那样的所在不正是洛克在中国西部探险所发现的那一方圣地净土吗?

1933年,希尔顿的传世长篇《消失的地平线》出版了,该小说以喜马拉雅山为大背景,叙述了几个来自英、法、美的游人在飞机失事后侥幸生还的神奇之旅。他们在蓝月亮山谷看到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卡拉卡尔雪山,还顺着狭长的谷沟寻到了与世隔绝且神秘圣洁的香格里拉。《消失的地平线》发表后,很快风靡全球,时至今日,仍是世界各国游人心中向往的天堂。

蓝月亮山谷、卡拉卡尔雪山、香格里拉这些美好的词汇,因为是小说里创立的地名,又因为希尔顿根本没有到过这片区域,因此难以界定到底在哪个具体的位置。希尔顿先生可能想象不到,他这些似是而非而又充满诱惑的描述,会在小说出版多年后再次引起强烈关注和轩然大波,此起彼伏的争论和关注更令这部迷幻般的小说终成为不朽的传世之作。而所有争论的焦点,就是“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

香格里拉的含义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解释,中国对此的解释认为,这是个源自古代藏地香巴拉王国的地名,意思是“心中的日月”,有伊甸园、理想国和世外桃源之意。这样一种内涵的品牌,无疑是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正值百废待兴的贫困发展阶段,旅游的意识和市场尚未形成。在此情况下,喜马拉雅山脉一侧的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首先开启了“香格里拉”属地争夺大战,这些国家都声称希尔顿小说中所说的香格里拉就在他们境内。

1956年,印度国家旅游局向世人公布,位于印度喀什米尔喜马拉雅冰峰下的巴尔蒂斯坦小镇就是“香格里拉”。此后几十年里,这个小镇为印度创造了至少7亿美金的旅游收入。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