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Pixel 3如何超越苹果三星?谷歌必须做好这六点

据Tom’s Guide网站报道,Pixel 2证明,谷歌可以生产出色的手机,在相机性能方面与苹果iPhone X、三星Galaxy S9旗鼓相当,甚至超越它们。Pixel 2和Pixel 2 XL是首批包含谷歌镜头(Google Lens)等创新性人工智能功能的两款手机,它们还总是运行最新版本的Android。不过,它们面临一个尴尬问题:很少有人购买谷歌的手机。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谷歌2017年仅销售了390万部Pixel手机。相比之下,同期内苹果手机销量为2.15亿部,三星手机销量为3.17亿部,当然,这些销量数据包含非旗舰型号。市场研究公司GlobalData消费平台和设备研究总监艾维·格林加特(Avi Greengart)表示,“Pixel 2的竞争力并不是很强,特别是在美国。我的意思是,鉴于谷歌在手机方面的巨额支出,它并不算成功。”有关Pixel 3的传言开始大量出现,要想使其下一代智能手机销量不仅仅只相当于三星和苹果的一个小零头儿,谷歌需要采取如下一些措施。更好的设计,充分利用HTC资源Pixel 2和Pixel 2 XL后盖采用黑和白两种颜色,从后面看,两款手机极其相似。但是,把手机翻到正面,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它们并非出自同一家公司之手。Pixel 2(出自HTC之手)有宽宽的边框,看起来就给人一种不上档次的感觉;虽然Pixel 2 XL(出自LG之手)的边框要窄得多,但它并未像Galaxy S9等手机那样采用全面屏设计。但谷歌在手机设计方面将获得强大的外援:1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9亿元)收购HTC智能手机团队的交易——已于今年1月份完成。HTC依靠性感的HTC U11手机吸引了大量眼球。根据早期的媒体报道,谷歌可能采用因iPhone X而声名大噪的齐刘海设计,但是,谷歌收购HTC智能手机团队的目的,并非仅仅是提升手机颜值。IDC移动设备研究总监拉蒙·拉马斯(Ramon Llamas)表示,“HTC团队在手机设计方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打造硬件和软件,对于控制自己的命运大有好处。”如果这听起来很像苹果的运作方式,绝非巧合,谷歌就是奔着这一目标来的。例如,部分分析师就认为,苹果iPhone X的面容ID在人脸识别方面能取得针对竞争对手两年领先优势的重要原因,是其软件和硬件团队的密切配合。拉马斯表示,“如果硬件不能完美实现,苹果就不会发布一项功能。同时,如果没有优良的软件与之配合,硬件就没有任何用。”更大范围的销售(哪怕合作伙伴不满)不清楚出于什么原因,谷歌与Verizon达成了独家销售Pixel 2和Pixel 2 XL的合作协议。当然,用户可以向谷歌、其他零售商购买解锁版Pixel 2系列手机,然后在其他移动运营商的网络上使用,但是,大多数手机用户仍然习惯通过移动运营商购买手机。如果Pixel 3要获得成功,谷歌需要改变其策略,即使这样可能会引起三星、摩托罗拉、HTC等手机厂商合作伙伴的不满。这意味着谷歌不仅要与四大移动运营商(AT&T、T-Mobile、Sprint和Verizon)合作,还要与MetroPCS、Boost等规模较小的移动运营商合作。有传言称,谷歌在开发一款中档Pixel 3机型,主要面向印度和其他新兴市场销售,但它可能与美国低价运营商合作销售这款产品。Tom’s Guide表示,即使存在固有风险,谷歌还是应当扩大Pixel 3销售范围。但是,谷歌需要权衡使其设备和对Android的愿景被更多人认识带来的好处,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拉马斯说,“这可能牵涉到谷歌与其硬件合作伙伴的关系:谷歌真的要推出一款旗舰手机,激怒其合作伙伴并向它们施加更大竞争压力?”在相机技术方面更进一步在对Pixel 2、iPhone X和Galaxy S9+的相机进行对比评测后,Tom’s Guide发现,虽然Pixel 2、Pixel 2 XL不像苹果和三星旗舰手机那样采用双摄设计,但它们的成像质量却是最优的。无需借助第二个长焦镜头,谷歌手机能拍摄背景模糊(背景虚化)、栩栩如生的肖像照片。这一切都是由软件在人工智能帮助下完成的。格林加特表示,这绝对是令人震惊的软件,“如果愿意,谷歌可以把它发布到所有Android手机上”。不过,如果谷歌至少为Pixel 3 XL(如果谷歌给下一代手机这样命名的话)配置第二个长焦镜头是有好处的,使这款手机具备2倍光学变焦功能。这是Pixel 2落后于竞品的为数不多的领域之一。谷歌镜头是谷歌利用人工智能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又一个出色范例。借助这款应用,用户可以利用Pixel 2中的相机,识别从餐馆到地标建筑再到图书或印刷品在内的各类物体,并获得更多信息。后来,谷歌把这一功能发布到其他Android手机,甚至iOS平台上。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