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光伏五月热点聚焦:双反不疲 华为跨界成新宠

  这个五月的光伏有点热闹。有眼花缭乱的SNEC光伏盛会,也有“如约而至”的双反风波,有企业陆续染指电子商务,也有“外行”跨界到光伏……回顾和煦的五月,光伏行业本月热点盘点立即奉上。  NO.1 2014 SNEC光伏大会暨(上海)展览会  5月20日-22日,为期三天的“2014 SNEC光伏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展商达1800家,展出面积达180,000平方米。逾100,000名专业人士、5000多家企业,包括采购商、供应商、系统集成商等都将云集上海,内容涵盖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  受光伏行业回暖影响,今年的SNEC展会不比2013时的冷清,展会规模和参展企业数量均有所增加,会场氛围颇为活跃。而每年的SNEC也都是企业们自我展示的好时机,在此次的SNEC光伏盛会上,个参展企业更是不遗余力的博眼球、赚人气。  且不说各家企业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展会期间大大小小的行业会议连档推出,各路专家名家齐聚一堂,探讨光伏今时往日,展望未来,也让与会者受益匪浅。  相关链接:SNEC“寻宝记”:新品技术惊艳亮相 企业噱头花样百出  NO.2 双反  5月22日,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中国主要光伏行业协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内光伏行业组织与主要光伏制造企业,用重锤齐心砸倒象征贸易壁垒的墙壁,表达了对美国第二次“双反”的愤怒。  今年1月份,美国再次发起了意在全面严格限制中国对美出口晶硅光伏产品的第二次“双反”调查,若最终实施,对中国光伏的影响则不言而喻。还不仅如此,受欧盟、美国相继发起“双反”的影响,印度、澳大利亚等也来凑热闹了。  我国对欧盟光伏产品“双反”5月1日起执行  4月30日,商务部发布2014年度第25、26号公告,公布了对欧盟太阳能级多晶硅(Solar-Grade Polysilicon)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终裁决定。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裁决建议决定,自2014年5月1日起,对上述产品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实施期限为2年,进口经营者在进口上述产品时,应依据公告中列明的各公司税率向中国海关缴纳反倾销反补贴税。瓦克公司的价格承诺同日生效,期限为2年。  澳大利亚双反  5月14日,澳大利亚反倾销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自中国进口的光伏组件和面板发起反倾销调查。这个消息已经得到中国商务部网站确认,《悉尼先驱晨报》也同时报道此时,称该反倾销调查主要是弄清中国是否存在低于成本价销售的问题。这将是继美国和欧盟之后,第三个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双反调查的地区。  印度商务部光伏双反答复的最后时限已过  5月15日应该是印度商务部对是否实施反倾销措施做出答复的最后时限,但负责反倾销问题的官员尚未作出任何表示。彭博通讯社上周二报道,获得了一份由商务部的主任DP Mohapatra签署的文件, 显示印度发现来自中国、台湾、马来西亚和美国的太阳能电池板以低于公允价格倾销,损害了国内厂家的利益。有关各方将在5月15日收到是否征收反倾销税的答复。  商务部网站的一份文件中显示的反倾销问题负责人Shri JS Deepak没有发表任何评论。  美国对华第二轮双反  5月21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联合英利新能源、天合光能、阿特斯举办中国光伏行业反对美国第二次“双反”新闻发布会。这是我国主要光伏行业协会首次联合企业共同发声,一致反对美国“双反”。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副秘书长孙广彬代表中国光伏行业发表措辞强烈的联合声明,坚决反对美国“双反”调查,呼吁中美双方通过磋商谈判化解贸易争端。  OFweek视点:尽管美国已于2011年针对中国光伏发起了第一次“双反”,其却仍以占2013年中国光伏出口额10%的比例,位居中国光伏第三大海外市场。如今来第二波“双反”,有过足够的经验,中国企业当然更不会坐以待毙了。犹记得澳大利亚光伏行业协会主席约翰·格兰姆斯的那句话,“我们对输澳的光伏产品从来不设置关税等壁垒。”这句话瞬间觉得讽刺。关于双反,冤冤相报何时了。  NO.3 汉能富豪李河君成中国新首富  日前,“2014《新财富》500富人榜”新鲜出炉。光伏业的汉能控股集团李河君以870亿元的身家首次登顶首富,堪称近年富人榜上最大的“黑马”。万达集团王健林、娃哈哈集团宗庆后分别以800亿元、790亿元位列第二、三名。  今年前十名富人有4人是首次进入前十名。前十名富豪如此大规模换血,在富人榜上十分罕见,这也折射出中国经济由房地产、制造向新能源、互联网、消费等新格局的变迁。4位新晋前十的富人,分别是首富李河君、美的集团何享健家族、阿里巴巴的马云、长城汽车的魏建军。何享健家族因美的集团整体上市,财富增幅高达255.56%;马云因阿里巴巴上市在即身家获得重估,其财富成长空间依然巨大;汽车大王魏建军自长城汽车成功回归A股后,财富即从2011年的63亿元攀升至今年的443亿元,短短两年涨了6倍。另外,还有6位新上榜就直接杀入前100名的黑马,他们分别是正威国际的王文银、信威通信的王靖、小米的雷军、辉山乳业的杨凯、赫基国际的徐宇、李珊瑚夫妇、济川药业的曹龙祥。  OFweek视点:作为施正荣之后第二位登顶的新能源富豪,李河君难免会被拿来对比。不过,施正荣已是过往,李河君才是现在。如今中国首富出自于太阳能,而且是薄膜太阳能,究竟是汉能成就了薄膜太阳能,还是薄膜太阳能造就了汉能和李河君?  NO. 4 分布式光伏:陷入死循环OR赶工潮  中国国家能源局虽宣布今年预计新增8GW的分布式光伏装机量,但截至目前为止并无大型专案动工,装机状况并不理想。能源局已针对此问题提出检讨,若能形成商业模式,下半年可能在国内掀起装机赶工潮。  另一方面,闻名业界的光伏达人却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推广而苦恼。  2012年10月26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国家电网关于大力支持光伏发电并网工作的意见》当天下午他就递交个人屋顶3kW光伏发电并网申请。2013年1月他的分布式光伏屋顶发电并网申请通过国家电网验收并网成功。随后,光伏达人任凯位于北京顺义的家成了光伏分布式发电的展览馆。  分布式光伏由于应用范围广,电力易于就地消纳,且对电网冲击小等优势,被看做是未来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任凯在接待一批批蜂拥而至的媒体和光伏业内人士的同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大型跨国公司的工作,创立以开发分布式光伏发电站为主营业务的公司,开始自主创业。  彼时,任凯可能没有意识到,光伏电站建成并网这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还隔着难以丈量的距离,他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企业或个人投资分布式光伏发电虽然回报率很高,但是业主主要看回报周期,现在8~10年的周期显然太长了。  OFweek视点:这显然不是任凯一个人的阻碍与忧虑。分布式光伏的发展还有太多的挑战要面临。分布式光伏发电在下半年究竟会现“赶工潮”,还是因问题重重滞后呢?  NO.5 光伏企业纷纷染指电子商务  面对被热炒的电商,目前在盈利方面尚未恢复元气的光伏业也没有按捺住。光伏企业们“让光伏发电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口号已经开始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始展露,其中的模式,定位,运营,人才,技术,客户,营销,创新需要一个过程,简单的说,企业为未来试错付出成本。  包括英利、晶科能源在内的多家光伏巨头都已建立起自己的电商平台,从其内容看,发力分布式的意图较为明显。虽然各家光伏企业在接受采访时均对电商满怀壮志,但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电商前期投入较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或将遭受考验。  从晶科能源的在线商城看到,其主要推广的是居民屋顶和工商业屋顶的光伏项目。据知情人士透露,现在晶科的电商平台还在搭建中,预计5月底前会有运营方案出来。另从中电电气电商平台上看到,家庭户用和工商业屋顶光伏同样是主推的对象。英利方面,该公司的“英利全球网络采购平台”已上线,现仍处在推广阶段。  OFweek视点:光伏行业的特殊性所致,光伏产品线上电商渠道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就目前而言,真正会在网上购买光伏产品的人并不多。光伏“电商化” 只是噱头还是商机?  NO.6 劣质的惩罚:光伏装备业洗牌逻辑  今年,国家能源局更是提出了新增装机14吉瓦的目标,光伏产业的国内市场被有力地推开,加之“双反”风波后国外的出口渠道也已疏通,可以说,中国光伏产业的春天之门被彻底打开。也可以说,中国的光伏产业从“分分合合”的剧烈变动期进入了相对稳定的诸侯割据发展时期。不过,稳定发展不一定意味着没有变化,一场由内而外的震荡正在形成变局。  这场变局来自于价格,一方面,光伏产品的价格在“双反”前后落差近4倍,企业进入全面亏损或微利时代,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为了保证成本之上的微薄利润或高利润,开始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进行生产。  由此衍生的后果将是:劣质光伏电站丛生、电站投资失败,继而全面影响光伏装备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声誉,最后光伏装备企业再次洗牌。  OFweek视点:不由得想起那些“双反”了。。。  NO.7 谁设的局:超日宁破产不追债  被小债权人提请破产重整的*ST超日,于4月28日晚间披露了2013年业绩,年报中称,由于流动性危机尚未化解,公司经营乏力,2013年度亏损14.52亿元。  由于2011、2012、2013年连续三年净利润为负,公司股票于4月29日起停牌,等待深交所是否暂停股票上市交易的决定。公司债券“11超日债”则将可能被终止上市。但值得推敲的是,年报披露的第二大供应商正是提请超日太阳破产重整的上海毅华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而2013年度第二、三大供应商,其法人姓名皆为陶吉仁。  4月4日,超日太阳公告称,4月3日接到债权人上海毅华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的函,以超日太阳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为由,向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对超日太阳进行破产重整的申请。  早在2007年,超日太阳为了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董事长倪开禄转让了11.89万份出资额,引入陶吉仁作为公司股东。而随着超日太阳成功上市,陶吉仁所持股票市值自然也水涨船高。  从这次股权转让上不难看出,陶吉仁及毅华公司是超日太阳多年的合作伙伴。这一关系在此次披露的年报中也得到了体现,年报显示,毅华公司依然出现在2013年度第二大供应商,采购金额达1219.09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为5.28%。  但蹊跷的是,超日太阳第三大供应商——上海毅豪电子有限公司,其登记的法定代表人同样名叫陶吉仁。这家注册金额同为50万元的公司,在2013年度为超日太阳供货金额达935.08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4.05%。  OFweek视点:毅华公司以850.6万元的债务未偿还的理由,将超日太阳推向了破产重整的边缘。一边在公司陷入流动性危机后继续供货,一边提请破产“背后捅刀”,毅华公司与超日太阳间相爱相杀的关系下究竟有何奥妙?  NO.8 华为:颠覆光伏逆变器 开创“智能光伏电站”时代  悄无声息的,华为就在光伏领域成了热点。华为进入太阳能光伏界做了三件事情:一是对光伏逆变器产品进行创新设计与改造,二是力推组串式以替代集中式,三是新的客户主张,瞬间颠覆了原有光伏逆变器“传统三观”。  华为光伏逆变器团队带着全新设计的逆变器产品,温情脉脉的客户角度思考主张,揭开了光伏逆变器市场的一角,2013年,华为光伏逆变器合同出货1GW,进入中国排名前十。  看看华为副总裁胡信跃自信满满的话语:“华为不想简单的复制生产,要有自己的特点和核心软件,我们的目标是国际领先的光伏逆变器产品提供商。”  OFweek视点:26年,华为在数字信息技术领域和电力电子技术领域都已经有了深厚的积累。华为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为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基于对光伏产业和电站运营的深入思考,推出了“硅进铜退”的产品设计理念和“智能光伏电站”的客户价值主张。而“硅进铜退”是数字信息技术与电力电子技术进行跨领域融合的产品设计理念。我们有理由相信华为进军光伏领域绝不玩票。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