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普照明过会未必开颜 飞利浦雷士随时可能教训小弟
目前欧普照明最看重的无疑是LED项目,但来自境内外竞争对手的压力将是其进入这一市场不可逾越的绊脚石 不同于前几年产业链中游企业在资本市场纵横驰骋、大肆“圈钱”的美好景象,近两年照明应用企业对资本的吸引力正不断增加。 在近年来IPO的申报之旅中,国内照明巨头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欧普照明”)可谓是一波三折。在去年欧普照明距上市仅一步之遥时,由于市场动荡和供求失衡,证监会中止了多家企业IPO进程。3月9日证监会发公告,欧普照明IPO首发申请通过,正式获得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募股集资资格。 据A股招股书显示,公司拟发行股份数不超过5800万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10%,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5.79亿股。公司所募集资金将用于绿色照明生产、照明研发中心建设、展示中心及营销网络建设3个项目。 《投资时报》记者采访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主业家居照明受房地产市场下滑影响的背景下,狂飙突进的增长或再难见到。同时,企业还存在公司股权过于集中、利润逐年下滑、产品质量不合格和募资项目前景难料等诸多问题。” 利润逐年下滑 欧普照明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照明企业。公司前身可追溯至1996年8月由王耀海、马秀慧夫妇成立的仅有8名员工的小作坊。20年后,当初的小作坊已发展成拥有6000多名员工及上海、中山工业园、吴江工业园等多个生产基地的行业翘楚。 据记者了解,王耀海、马秀慧目前直接持股欧普照明40.97%,两人还通过共同控股的中山欧普持有欧普照明51.37%的股份。此外,马秀慧还间接持有欧普照明 0.0035%的股份。上市之后,王耀海和马秀慧夫妇仍处绝对控股地位。但公司股权过于集中,将对未来公司的重大决策产生不利的影响。 记者查阅公司招股书发现,更重要问题在于该公司近年来利润持续下滑。据招股书数据显示,该公司2012年至201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38亿元、33.9亿元和38.43亿元。相较于2012年,欧普照明2014年营业收入总额增长22.4%,但利润总额却下降12%,净利润更是从2013年的4.78亿元直跌至2014年的3亿元,同比下降37.2%。 但并非所有照明企业利润都在下滑。在2014年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及工程项目持续减少的大环境中,佛山照明2014年净利润达2.66亿元,同比增长5.63%;阳光照明2014年报净利润2.88亿元,同比增长24.27%。 欧普照明称,公司利润下降源于管理成本和营业费用增长。该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的《全国高效照明产品推广项目》财政补贴,2014 年后由于高效照明项目补贴核定速度较慢,公司申请的7223万元补贴款尚未收到,导致营业收入大幅减少。 同时,欧普照明为加大海外业务投入,在欧洲、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地开设子公司。但在欧普照明的海外子公司中,除欧普迪拜外,欧普巴西、欧普南非、欧普荷兰和欧普印度均处亏损状态,欧普荷兰两个公司亏损最为严重,亏损额逾2839万元。 “欧普照明海外子公司目前尚未盈利,势必将拖累欧普照明的整体业绩。”LED产业分析师孙志宏对记者表示。 产品质量或令人忧 欧普照明在招股书中称,公司始终重视保证产品质量,在产品生产工艺的不同环节制定严格质控和质检程序。其曾被国家质监局评为“中国名牌产品”,被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评为“全国售后服务满意产品放心示范企业”。 但与此背道而驰的是,欧普照明产品质量曾多次被曝抽查不合格。如2010年5月25日,上海市质监局发布产品质量抽查显示,由欧普照明生产的一款商标为“OPPLEY”、规格型号为DW21-2D21W、批号为2009Ⅲ的2D灯管,因能效限定值不合格被判定为不合格产品;2011年3月3日,温州市工商局发布的2010年电线电缆灯具抽检情况显示,欧普照明生产的“筒灯”型号规格为60W NTD1140,生产日期或批号为2009/12/11,其标志、接地和接线均不合格;2012年,上海市工商局通报还显示,百安居(中国)公司上海梅陇店销售的由中山欧普生产的“可移式灯具”耐热、耐火和耐起痕均不符合标准。其型号规格为MT-HYOT-02/11W,生产日期或批号为2010/12/20。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产品质量不合格,直接暴露了欧普照明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漏洞,并未真正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执行。 “产品质量问题将严重损害企业品牌和市场形象,未来甚至会造成公司整体业绩的大幅下滑。”LED产业分析师孙志宏告诉记者。 欧普照明也公开表示,偶发性质的不合格事项系个别批次产品质量问题,公司已采取有效措施,并已将产品送交相关部门进行检测以保证公司的产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