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衣食住行看信保如何助力“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贯穿亚、非、欧三大洲,从沿海到内陆,从热带到温带,涵盖了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基督教等众多教派地区,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的饮食习惯与口味偏好,正是这些地域、气候、文化和物产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一带一路”沿线对食材的需求呈现出风格多样化的特点。央视大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每年有价值超过两万亿美元的农产品在丝绸之路上迁徙。本文是公司信保团队系列文章《从衣食住行看信保如何助力“一带一路”》的第二篇——食,以食品行业为例,对该区域的市场机会和风险状况进行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涵盖了数十个国家及地区,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法规和要求,且沿线多数为发展中甚至落后国家,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世贸组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超过600项,而食品行业作为关乎民生的重要领域,对于安全性要求较高且技术壁垒也体现得尤为明显。正是由于这些细致繁杂而又多变的贸易壁垒和规定,使得出口企业的通关效率大大降低。
此外,在印度和孟加拉等国家还存在很多不友好的海关政策,商家与海关勾结的事件时有发生。如货物运抵后无法及时清关,出口企业若要退运,海关规定货物退运须由买方企业同意作为前提,而买方常常会借机砍价,从而大大提高了退运的费用和难度;如果货物滞港时间过长,例如超过3个月,则海关可以罚没拍卖;如交易商品为新鲜或冷冻食品,滞港过长则会导致货物腐烂。因此,大部分出口商在权衡利弊之后,往往会采取息事宁人,采取大幅降价销售的处理方式。
1、贸易让风俗各异的国家联系得更加紧密,大量中国食品沿着“一带一路”迁徙至沿线数十个国家。食品出口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时效性,针对食品失效和保质等因素,建议措施如下:
1)由于进口国的海关政策往往会影响到货款安全的回笼,即使采用所谓安全的结算方式,如果不掌握进口国海关政策的特殊性,仍然会给出口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出口企业在出运前须详细了解运输沿线各国和目的国的最新海关政策、进口产品标准和法律法规,从而有效降低清关风险。
2)在货物运输前要针对商品特点对运输设备及条件进行全面考虑,从而保证货物安全抵达,以防止因储存条件缺陷使得货物在运输时发生损坏或变质而造成的拒收等风险。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宗教和信仰具有多样化特点,因此,各宗教派别的习惯规范也影响了很多国家的进出口规定。
1)在西亚和东南亚一些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对酒类及动物源性食品等有严格的规定,例如,我国向沙特出口动物源性食品时,就须出具由公证处、外交部和沙特驻华使馆认证的无猪肉证明,以及牛羊肉按穆斯林宗教程序宰杀的证明等相关材料。因此,出口企业一定要按要求进行生产并准备出口材料,以防止未按要求向这些国家运输此类商品而造成的货物损失,或是影响到买方未来在该国销售的贸易风险。
2)对有明显宗教信仰的国家,出口前须详细了解该国的禁忌、文化和宗教习惯等(包括图案、语言文字偏好等),以防止因产品包装样式、图案、语言文字和标签等细节不符带来的货物滞销风险。
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注意事项也不尽相同。
1)“一带一路”沿线涵盖数量最多的应属发展中甚至落后国家,法律法规不完善且易变,相关管理措施不规范。如上述案例所示,就是因为新规定未在新闻媒体的明显位置进行公示,导致出口商未能及时获取信息,造成了损失。因此,建议出口企业在出关前要仔细了解目的国最新的法规制度,若有必要,还可与目的国海关等相关机构进行信息核实,以确保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2)欧洲国家及其他少数发达国家则恰恰相反,法律体制完善,但正是因此,这些国家对食品安全方面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对各类食品也有着繁杂的技术壁垒限制。因此,出口企业一定要逐条研究相关规定并进行生产,以防止疏漏导致产品检验不过关;对于生产技术水平一般的出口企业,则要注意考量自身实力,在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完全达标的情况下不应贸然出口,以免得不偿失。
据数据显示,对以面食为主的西亚、南亚和中亚的出口货值占据了该企业总出口货值的约60%,独联体和中东欧国家占比相对较小。产生这种分布的原因除了这些国家市场竞争因素更加激烈外,更重要的还是该地区对此类食品的需求较小所致。东盟10国出口量较大的原因一是由于宗教因素(如伊斯兰教)导致的饮食种类偏好;二是人口基数较大带来的大量需求;三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属于航运转口大国,使得很多国家及地区的需求首先集中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