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24年中国“神话”
华为凭借着其在电信领域的影响力,正不断地改变着其他国家对中国企业的认知,让世界知道中国的企业不只会做廉价的拖鞋。 华为是1987年在中国深圳成立,由员工100%持股的民营企业,是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供应商。 很难有一家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如此的话语权,却又如此的低调,本文试图为读者讲述发生在华为的一些故事,而华为的故事主要来自于它的令人惊讶的海外业务,可以说从来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在其领域有如此重要的影响力。 今天来看,华为的海外战略是成功的,2010年华为海外市场实现销售收入达人民币1204.05 亿元,占了总销售收入的65%左右。 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到今天只用了24年的时间就超越了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等国际巨头,成为仅次于爱立信的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厂商,塑造了中国企业的“神话”。华为成为中国企业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代表品牌之一。 无论在任何行业,作为一家新进入的企业,如果想要用积极主动的战术来赢得合同,价格一定是最有用的手段之一,对于华为来说也是如此,华为在刚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时确实凭借着低廉的价格占有了一席之地,爱立信销售与营销部执行副总裁贝尔特•努而贝里回忆第一次遭遇华为时说,“其价格低于我们的底线价格”,但发展到今天的华为却早已经摆脱了低价的形象,甚至在很多市场上价格比爱立信还高。 现在,华为又开始发力企业业务、个人终端业务,当然,还有最引人注目的华为云计算业务,但华为并不认为自己正在经历“转型”,而是在扩展自己的业务线而已,因为转型指的是放弃已有的核心业务而去拓展新业务,但华为显然并没有任何计划放弃自己的运营商业务,并且在可以预计的几年之内,运营商业务获得的收入仍将在华为总收入中占据很大的比例,但运营商业务是存在“天花板”的,华为想要继续壮大规模,拓展其他业务也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世人眼中的中国神话 华为于1987年创立于深圳,成为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PBX)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现在十多年过去了,华为已经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 华为在国际市场面对着包括阿尔卡特、思科、爱立信、朗讯科技和北电网络在内众多巨头的竞争。但正是在这个貌似已经固化的市场中,华为杀出了一条血路。 1998年,华为的销售额是89.3亿元人民币,而美国朗讯科技公司该年的销售额则是383亿美元,但仅仅过了不到十年,2009年华为全球销售收入1491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仅次于爱立信的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 就在同一年,美国权威商业媒体Fast Company评出的2010年最具创新力公司中,华为位列第五,紧随在Facebook,亚马逊,苹果和谷歌之后。华为成为了继联想集团之后,闯入世界500强的第二家中国民营科技企业,也是唯一一家未上市公司。 目前华为实施的全球化经营战略已取得了难以想象的成绩,经过10多年的努力拓展,华为已经初步成长为一个全球化公司。华为在海外共设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并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还在全球设立了36个培训中心。 华为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超过10亿用户。国际市场已成为华为销售的主要来源。2009年华为实现合同销售额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0%,其中超过2/3的销售额来自国际市场。 背景之惑 华为在海外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就在今年,华为刚刚因为所谓“安全问题”撤回对美国3Leaf的收购案,但与以往不同的是,紧接着华为副董事长,华为美国董事长胡厚在公司网站上发表了长达2000字的公开信,就3Leaf问题以及华为公司的基本情况做出了详细说明,并希望提供的信息有助于美国政府了解收购案的实际情况以及华为的立场,“澄清一些长久以来关于华为的不真实的传闻。” 华为希望在美国市场进行长远投资,现在华为在美国已拥有1000多名员工。仅2010年,华为就从美国公司购买了价值高达61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在美国的研发投资以每年66%的速度增长,去年达到了62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