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问题
1.水资源短缺
2009年印度人口为11.66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6%,而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603m3,且主要分布在人口较少的北部喜马拉雅山区地区,如果不包含布拉马普特拉河水资源,人均水资源量只有1101m3。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人口快速增长和水污染加剧,导致水资源供需不协调。目前许多地区水资源不能满足需水要求,尤其是印度半岛内陆地区。
印度为了满足国家粮食安全,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如喀拉拉邦西高止山流域,森林砍伐和毁林造田导致大规模的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7条原先永久性河流近十年变为季节性河流,该邦其它5条河也在步人后尘。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造成水资源压力很大,在未来二、三十年中,印度将面临更加严重的水资源短缺。
2.水污染
由于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化肥和农药的施用,导致印度几乎所有的河流都受到污染。2003年印度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26.8%、工业废水处理率为60%,工业污染是主要污染源。以BOD5指标衡量,印度河流有14%的统计河长为严重污染、19%的河长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物有氟化物、砷、铁、硝酸盐和氯离子等。印度有14个邦的69个区氟化物超标;西孟加拉邦恒河平原的6个区砷超标;13个邦的40个区地下水中发现含有重金属[1]。
恒河是印度最大的流域,养育着全国近40%的人口。由于人口增长和工业生产活动,恒河面临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影响沿岸亿万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即使印度政府采取了“恒河行动计划”(GAP)控制河流污染和改善水质,但实际仅处理了约35%的污染负荷[2],收效不大。
3.地下水超采
印度超过2000万的农民依赖地下水灌溉种植农作物,在过去20年中,新增的农业灌溉面积,84%依靠地下水进行灌溉。在泰米尔纳德邦,由于农业灌溉严重超采地下水,近10年地下水位已下降25~30m。包括首都新德里在内的印度西北部拉贾斯坦邦、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等地(约43800km2的地区)地下水水位平均每年下降0.3m。
印度在全国5723个评价单元中,有839个评价单元地下水超采,占14.7%;还有226个评价单元处于临界状态;550个评价单元处于半临界状态(指地下水开发利用率在70%~100%)[3]。地下水超采导致许多地方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尤其是沿海地区。沿海地区还因地下水超采造成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环境恶化。
4.跨界国际河流水争端
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梅克纳河均是跨界国际河流,且这几条河流的水资源占印度水资源量的63.3%,因此,跨界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印度是一个突出问题,长期与邻国存在国际河流用水争端。目前,与邻国的用水矛盾主要集中在印度河和恒河。
1947年印巴分治后,印度河上游印度与下游巴基斯坦两国出现上下游用水纠纷,且矛盾日趋激化。印巴两国经过长达13年的协商和谈判,在世界银行的调停下,两国政府于1960年签订了《1960年印度河水条约》(IndusWatersTreaty1960)[4],并同时成立了印度河常设委员会,共同管理印度河水资源。
印度为了提高加尔各答港口的航运能力,改善城市供水和防止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碱化,1975年在恒河干流下游距离孟加拉国边境上游18km处建成了长2203m的法拉卡闸坝(Farakkabarrage),并从恒河引水用以冲刷巴吉拉什一胡格利(Bhagirathi-Hooghly)水道的泥沙。由于引水后旱季恒河流入孟加拉国的河水量大幅度减少,严重影响了孟加拉国的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平衡,使两国发生严重的用水冲突。经过几十年的协商和谈判,多次签订协议,目前印孟两国生效的是1996年签署的《孟印关于在法拉卡分配恒河水的条约》[5]。
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2003年印度国家水资源开发总局(NWDA)规划实施“内河联网工程”(NRLP)(跨流域调水工程),包括喜马拉雅水系联网和半岛水系联网。喜马拉雅水系有14条河联网,规划调水330亿m3/a,从恒河流域调水到印度西部;半岛水系有16条河联网,规划调水1410亿m3/a穿越整个印度半岛[6]。由于内河联网工程的喜马拉雅水系开发涉及到国际河流开发利用,其开发将影响境外邻国的水资源可利用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福利,从而遭到孟加拉国、不丹和尼泊尔的强烈反对,并导致国家关系的紧张[7]。
由于布拉马普特拉河水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虽然目前这条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有限,但随着印度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短缺进一步加剧,未来针对该河流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将是该地区水资源争端的焦点。
注释:
[1]GrailResearch.Water-theIndiatory[R]. Cambridge: GrailResearchLLC,2009.
[2]新华网.印度概况[EB/OL].2010-07-27.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18/content445486.htm.(Xinhuanet.Indiaoverview[EB/OL].2010-07-27.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18/content445486.htm.(inChinese))
[3]AsianDevelopmentBank.WaterResourcesDevelopmentinIndia:CriticalIssuesandStrategicOptions[EB/OL].2010-07-09.http://www.adb.org/Documents/Assessments/Water/IND/Water-Assessment.pdf
[4]GovernmentofIndia,GovernmentofPakistan.IndusWatersTreaty1960[Z].1960.
[5]BangladeshandIndia.TreatyBetweentheGovernmentofthePeople'sRepublicofBangladeshandtheGovernmentoftheRepublicofIndiaonSharingoftheGanga/GangesWatersatFarakka,1996[EB/OL].2010-06-28.http://www.jrcb.gov.bd/attachment/GgangesWaterSharingtreaty,1996.Pdf.
[6]GUPTASK,DESHPANDERD.WaterforIndiain2050:First-orderAssessmentofAvailableOptions[R].CurrentScience,2004,86(9):1216-1224。
[7]李香云.印度的国家水政策和内河联网计划[J].水利发展研究,2009,9(4):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