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
搜索

​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新趋势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9月3日,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务贸易开放发展新趋势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以“开启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为主题,围绕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及新趋势等相关话题,紧扣数字化、绿色化、便利化等发展方向,开展系统深入的解读与对话。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主席在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宣示了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举措,彰显了中国推动创新发展、实现更高水平开放的坚定决心和与世界共享服务贸易发展机遇、共促世界经济复苏和成长的强烈意愿,为破解当前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和投资难题,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金钥匙”。


马建堂指出,尽管面对疫情严重挑战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低迷和贸易下滑,全球服务贸易发展依然给带来新的机遇。近十年来全球服务贸易平均增速达货物贸易增速的两倍,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和地位稳步提升。货物贸易复苏对生产性服务的带动强劲,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1年全球贸易增长7-9%,必将带动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反弹。当前,各国正致力于提升疫情下贸易便利化水平,截至2020年末,已有超过93%的世贸组织成员批准了贸易便利化协定。同时,数字化给服务贸易带来了强大新动能,加强数字贸易合作正成为各国促进服务贸易恢复、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马建堂认为,服务业开放和服务贸易发展,是各国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途径。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需要各国进一步增强信心、加强合作,更好推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助力实现世界经济复苏。他建议,一要增进互信,深化服务贸易开放发展。各国应充分认识发展服务贸易的重要性,积极落实多边《贸易便利化协定》,激发跨境服务贸易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为服务贸易发展营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制度环境。二要求同存异,共商共促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坚持开放包容、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原则,以共商共建共享汇聚合力。强化数字基础设施联通,共推全球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贸易企业合作,持续优化数字贸易发展的制度环境。三要联合抗疫,加速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发展中和最不发达经济体受疫情影响程度重于发达经济体,各方应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合作与经验分享,增强抗疫物资和疫苗供应,消弥“抗疫鸿沟”和“免疫鸿沟”。四要汇聚众智,增进智库交流、强化智慧引领。在当前复杂形势下,理性管控分歧,科学应对挑战,推进共赢发展,迫切需要智库弘扬科学精神和专业意识、发挥沟通四方、媒介上下的桥梁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为中国重要智库,将继续举办好服贸会两大论坛,为各国智库、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提供高效的交流合作平台。


马建堂强调,尽管世界经济复苏仍面临着一些障碍和困难,但通过与会嘉宾深入坦诚的交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为加强抗疫合作贡献更多智慧,一定能为服务贸易发展凝聚更多共识。在各国人民共同努力下,世界经济也一定能借着数字贸易的风帆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隆国强表示,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化,服务贸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字产业化催生了新经济,丰富了跨境服务贸易的内容;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提高了服务贸易的效率。数字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服务贸易动力的变革、内容的变革和规则的变革,对全球服务贸易格局影响深远。低碳绿色转型是一场广泛、深刻、系统的经济社会变革,正深刻改变着全球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将深刻影响到国际服务贸易的方式、规则和格局。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绿色贸易的行为主张和规则已经呼之欲出,服务贸易将发生深刻的绿色转型。


隆国强指出,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对中国而言机遇大于挑战。我国数字经济既有技术优势、大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也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为未来数字贸易发展和国际竞争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绿色转型则为新兴经济体开辟了实现“换道超车”的新赛道。他强调,要做好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制度环境和监管环境,积极参与国际数字治理和绿色治理,主动拥抱、有序推进服务贸易的两大转型,努力赢得新的竞争优势。作为国家高端智库,我们要深入研究两大转型的新机遇、新趋势和新特点,提出务实管用的政策建议,为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论坛重点发布了《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0》《数字贸易发展与合作报告(2021年)》等研究成果。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彦辞、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毕吉耀、海关总署研究中心主任万中心、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等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服务贸易”主题开展了战略对话。


据悉,本届论坛由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国研智库承办。中央国家机关、地方政府部门、国家高端智库、国际组织机构、世界500强企业等有关人员等约200人参加本次论坛。


Copyright©2020 上海社会科学院数据中心版权所有沪ICP备10019589号-16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2389号
开启辅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