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盐城)产业园:激活重商基因 打造最优环境
中韩(盐城)产业园是盐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对韩合作的主战场。近年来,中韩(盐城)产业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方向,紧扣“开放合作标杆、产业发展高地”定位,全面改善“硬环境”、持续优化“软环境”,致力打造中韩产业园政务服务绿色通道和最优营商环境,陆续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江苏省国际合作园区、全省首批中日韩(江苏)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等示范品牌。
突出便商利商 优化政务环境
为进一步简化企业开办流程,产业园大幅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积极实施企业登记“全市通办”,深入推进市场准入“远程网办”,主动介入企业登记“全程帮办”,设立“一站式”服务专区,推广“全链通”综合服务平台,获批国家名称字号审核、进出口化妆品许可等审批权限,实现企业开办0.5个工作日办结、全程电子化登记率100%、电子营业执照发放率100%。
在深化项目审批改革方面,产业园先行先试“信用承诺制”,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区,工程事项办理“只进一扇门”、阶段审批“最多跑一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40%,重点产业项目审批时间缩减2/3,城东宝龙城市广场住宅楼、中韩(盐城)产业园未来科技城南区装修等施工许可审批半天办结,天合4GW叠瓦组件项目“施工备案函”12天办成。
此外,产业园还建成全市首家智慧政务服务大厅,实现287个服务事项24小时自助办理,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全面落实中韩FTA政策,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127项,不见面审批率100%。构建“集成审批”高效政务服务机制,实施“一窗一网”改革,推进“一网通办”,实现“一门通办”。优化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加大镇(街)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力度,基本实现“一口清”导办、“一窗式”受理、“无差别”服务。
突出引商聚商 优化市场环境
为了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产业园依法明确16条司法服务保障举措,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便利化改革,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开辟企业诉讼“绿色通道”,对涉企纠纷实行“六优先”,确保涉企诉讼马上办、立即办,最大限度减少司法审判对涉诉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今年已对112起涉企诉讼采取“活查封”保全措施。此外与市银保监分局、市银行业协会联合共建市银行业金融纠纷诉前调解中心,今年妥善审理金融借款、融资租赁等金融纠纷144件。
近年来,产业园积极开展公平诚信专项行动,系统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实施“万企贯标、百企示范”工程,68家企业通过省信用管理贯标,鼓励支持21家企业申报2020年省信用贯标企业、2家企业申报市信用管理示范企业,组织推动130家失信企业参加省信用修复培训。加大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应用力度,强化企业自律,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严格履约。
疫情之下,产业园一视同仁、热情友好对待韩国“新市民”,通过“中韩快捷通道”,协调11架次包机帮助811名韩籍技术专家来盐,保障重大韩资项目建设、重点韩资企业发展,全力支持企业加快发展。此外,出台了“6补1免”激励政策,全面推进省产改试点,深入推进用工“去中介”,今年新增企业用工5100人;推行“投招基金、基金招投”,设立总规模70亿元的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中韩盐城产业园发展基金被评为2020中国最佳政府引导基金。实施重点企业创新能力和规模效益双提升行动,今年新上智能制造和技术改造项目39个、完成投资38.2亿元,润阳新能源6月份申报IPO。
突出兴商富商 优化政策环境
近年来,产业园大力推进减税降费,建成智慧办税服务大厅,充分运用税务数字化、智能化推进减税降费政策直达快享,为纳税人提供更加精准、便捷、高效的税收服务,线下一般业务平均办理时长2分钟、等候时长5分钟,确保随到随办、即办即走。为精准落实减税降费,产业园采取“一企一策”等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制优惠政策,今年组织5场纳税人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30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1100多户,实现减税降费1.35亿元。疫情以来,落实落细省“50条”、市“20条”政策措施,累计减免企业房租、“房地两税”、社保等2.56亿元。
在强化要素保障方面,产业园全力保障水电气热等生产要素,用最强责任、最大力度、最短时间,清单式、节点化破解资源要素瓶颈。招引创新创业人才,全面落实省市“人才十条”政策,设立4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今年新引进高层次人才84名。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征地类项目投资强度不低于1000万元/亩,租赁厂房类项目年税收不低于500元/平方米,今年盘活闲置土地292亩,消化闲置厂房15.2万平方米、闲置楼宇5.5万平方米。破解金融制约瓶颈,深化“资金池”金融改革,一企一对接,一周一活动,担保金额30亿元的区财政性担保公司正式运营,今年新增企业贷款12.3亿元。
在提升监管效能方面,产业园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去年以来,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25次、检查企业195家,检查结果、执法监管信息全部公开。发挥涉外商事审判职能,依法审理涉外商投资企业案件22件,提升外商投资经营规范化水平。加快建设招投标全程电子化平台,开展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专项整治,去年查处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4起。开展“与个人破产制度功能相当”改革试点,让“诚而不幸”的债务人依法退出市场。
突出安商亲商 优化服务环境
为进一步安商亲商,产业园在优化服务环境上下功夫,在改进工作作风上见真章。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作风建设加强年”、“三问三比三查”思想大讨论等活动,不断强化“今天再迟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迟”的效能理念、“谈成归来、做成回家”的责任担当,优先在招商功臣和能手、服务明星和标兵中产生干部、体现绩效。推动“机关优服务、园区强功能”,深化重大项目“三个一”服务机制,推行干部服务企业“双向选择”,构建挂钩干部面对面、推进专班一对一、服务部门点对点制度,持续加大对重大项目超常规、无假日、保姆式服务力度,百佳光伏封装胶膜、元隆冰箱等项目均在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定报,华人运通高合新能源汽车批量交付,SKI动力电池一期一栋全面量产。
为树立诚信形象,产业园恪守契约精神,对出台的政策、作出的承诺,不折不扣地落实,一如既往地兑现。研究出台区招商政策兑现内控办法,强化园区申报、财政审核、审计监督责任,依法依规兑现招商优惠政策8.15亿元。
近年来,产业园不断以自身发展增强城市能级。全面会战韩风国际文化名城,加快建设中韩文化交流中心和名品商贸街区、科研总部街区、影视文娱街区、健康医疗街区“一中心四街区”,全力推进中韩文化国际街区、中韩友好医院、宝能宝汇城、市机电高职、长江路学校等重点项目。提速推进中韩(盐城)产业园未来科技城南区招商、北区基建和西区设计,重点引进韩国区块链研究院等科创机构,新入驻韩国机器人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18家,全力打造中韩合作创新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