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英雄杜照宇黎巴嫩遇难
远在中东的战火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的同胞杜照宇就在中东的炮火中遇难,还有那些被迫回国避难的中国驻黎巴嫩使馆的部分工作人员和在当地经商、游历或工作的中国侨民无不对战争的爆发感到惶恐和不安。
自7月12日黎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军队对黎巴嫩实施了大规模军事打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
在黎巴嫩时间7月25日晚,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边境城镇希亚姆(Khiyam)镇的轰炸中,一个隶属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维和部队(UNIFIL,简称“联黎司令部”)的联合国观察站被炸,4名联合国观察员被炸死,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杜照宇,另外3名遇难的联合国观察员分别来自奥地利、加拿大和芬兰。
国际社会谴责暴力行径
面对如此恶劣的袭击事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表示强烈的震惊和悲痛。安南发表声明要求以色列立即就这一针对联合国目标的“蓄意攻击”展开全面调查。安南说,该观察站设在那里已经很长时间了,并带有明显的标志;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曾保证联合国驻地不会遭袭,但该观察站还是被击中。安南在声明中说:“我呼吁以色列政府对这起非常令人不安的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并要求必须停止所有针对联合国驻地和人员的进一步袭击。 ”
中国政府对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的这次空袭行动中炸死包括一名中国公民在内的4名联合国观察员表示谴责,要求对此事展开调查并对中国公民的死亡进行赔偿与道歉。
欧盟则表示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联合国观察站的袭击是不能接受的。现任轮值主席国芬兰发表声明说:“轮值主席国敦促各方共同努力,结束这场已经使数百名平民丧生的冲突。”
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则表示对4名联合国观察员的死亡感到遗憾,声称这次袭击只是一个失误而非故意,并承诺将对此事进行彻底调查。
美国也派出了国务卿赖斯抵达耶路撒冷进行所谓斡旋中东和平的活动。尽管,美国在对待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冲突问题上,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但是,面对国际社会的舆论压力,美国也不得不思考如何解除真主党武装及在黎巴嫩南部派驻多国部队进行维和等问题。
军事观察员随时会面临危险
中东的局势让人不安,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冲突愈演愈烈。黎巴嫩难民和外国侨民纷纷逃到叙利亚等周边国家避难。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战争使中东地区又开始硝烟弥漫的日子。中东是个苦难的地方,那里的人民难得享受短暂的安宁。许多国家往往是全民皆兵,防御工事遍布各处,人们在时断时续的空袭中度日。历史上的中东地区便是战争的火药桶,是各种国际势力、宗教矛盾、民族冲突集中上演的场所,也是联合国进行军事观察和派驻维和部队的重点地区。
然而远在中东的战火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的同胞杜照宇就在中东的炮火中遇难,还有那些被迫回国避难的中国驻黎巴嫩使馆的部分工作人员和在当地经商、游历或工作的中国侨民无不对战争的爆发感到惶恐和不安。
尽管如此,联合国的有关人员和中国驻黎巴嫩使馆留守组官员还在坚守自己的岗位,因为他们要履行维护和平与保护侨民的职责。
杜照宇是一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他是在执行观察任务中不幸牺牲的。军事观察员是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一部分。军事观察员来自联合国成员国。他们除佩戴标有各自国家名称和国旗标志的臂章外,一律戴天蓝色的贝雷帽,因为天蓝色是和平的象征。维和部队和军事观察员也因此被称为“蓝盔部队”。
联合国首次向冲突地区派遣军事观察员是在1948年6月,当时它向中东地区的“停战监督组织”派遣了军事观察员。联合国军事观察员除具备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必须熟练掌握外语(主要是英语)和驾驶技术。军事观察员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冲突各方对停火协议的遵守情况。由于在执行任务时不能携带武器,因此军事观察员随时会面临一定危险。
联合国正式向黎巴嫩派遣维和部队则是在1978年。同年3月15日,以色列以打击巴勒斯坦游击队为借口,首次入侵黎巴嫩,并占领了黎南部地区。联合国安理会3月19日通过第425号决议,决定向黎南地区派驻4000人的联合国临时部队。职责是监督以色列撤军,恢复地区和平与安全,并协助黎政府有效地恢复在这一地区行使权力。联合国驻黎临时部队自1978年进驻黎南部地区以来,在维护该地区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到目前为止,已有200多名驻黎维和士兵在执行任务中殉职。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向来热心参与联合国的维和工作。目前在黎巴嫩南部共有维和人员190名,其中5名参谋军官在联黎司令部工作,3名属于中东停战监督组织的观察员,另有182人组成中国工兵营。
中东停战监督组织目前隶属于联黎司令部。该组织于1949年开始在黎南部执行监督停战使命。中国的3名联合国观察员分别在提尔、希亚姆等3个哨所执行观察任务。现在,除杜照宇遇难外,其他2名观察员尚平安。
追忆为世界和平牺牲的英雄
杜照宇遇难的消息传到国内,国家领导人都表示了巨大的关心和重视。杜照宇的亲人朋友更是悲痛万分。杜照宇是国防部中校参谋,他于1972年11月出生在山东省济南市,籍贯河北省景县,硕士学位。他曾任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武官助理,于2005年12月被派往中东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执行维和任务。杜照宇的妻子也是一名军人,家中还有一个不满两岁的男孩。
当地时间7月30日,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在耶路撒冷为4名遇难观察员举行追悼会。停战监督组织成员与遇难者家属入场。包括杜照宇在内的4名观察员的遗像,被分别摆放在4个花坛上,所有到场人士为遇难者默哀。联合国秘书长中东和平进程特别协调员德索托宣读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悼词。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陈永龙,中国遇难观察员杜照宇的妻子及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和外交部派出的6人小组也出席了追悼会。
杜照宇遇难以后,中央军委迅速派出工作组赴以色列进行善后工作,并派遣专机前往接运其遗体。当地时间8月1日下午,中国驻以色列使馆在以色列本-古里安国际机场停机坪为杜照宇举行了送别仪式。8月2日上午,接运杜照宇烈士灵柩回国的专机抵达北京南苑机场。
8月4日,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杜照宇烈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胡锦涛、郭伯雄、曹刚川、徐才厚向烈士敬献了花圈。外交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和军委办公厅等单位,以及烈士生前所在单位敬献了花圈。告别仪式前,梁光烈等总参领导和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山东省副省长李玉妹亲切慰问了杜照宇烈士的亲属。副总参谋长张黎、吴胜利,总参谋长助理章沁生,山东省及杜照宇烈士的亲属、生前好友和官兵代表共400多人参加了告别仪式。据目前得到的消息,联合国将担负4名军事观察员遗体回国等费用,每位遇难者的家属将会得到大约5.5万美元的补偿金。这笔钱将先给烈士各自国家的政府,然后由政府再将补偿金转交给相关受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