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保加利亚社会党大选获胜的原因
浅析保加利亚社会党大选获胜的原因
赵振英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1995年第3期 2009年10月20日
1991年10月,由保加利亚共产党改名的社会党在议会选举中失败,成为在野党,而民主力
量联盟获胜执政。但是,经过3年的时间,保社会党又重新得势,在1994年12月18日进行的大选
中获得44%的选票,成为议会中的第一大党,民主力量联盟只获得24 %的选票,退居第二位。
笔者认为,保社会党在这次议会选举中战胜了执政的民主力量联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民主力量联盟政府经济改革不成功
是选民转向社会党的主要原因
1991年10月,保民主力量联盟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执政党。同年11月18日,保大国
民议会批准了以民盟主席菲·迪米特洛夫为首的新内阁。新政府成立后,实行了激进的经济
改革,即“休克疗法”,试图让保加利亚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迅速地过渡到以私有制为基础的
市场经济。但是民盟政府的经济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进一步加重了保加利亚自
80年代下半期以来出现的经济危机。
保民盟政府把迅速实现私有化作为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主要措施。在民盟执政时期,保国
民议会通过了《国营和乡镇企业私有化法》和《恢复国有化不动产的所有权法》。但是私有
化进展缓慢,远远落后于计划速度,“到1993年底,没有一个经济项目被私有化”。①根据
《恢复国有化不动产的所有权法》的规定,194 7年以来被国有化的私人财产,如房产、商店、
饭店归还原主人。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自动地从事真正的企业活动。但是,“只有10%
的原主人或他们的继承人利用归还的财产从事独立的经营活动,90%以上的人将这些不动产
长期租赁出去”。②
保民盟政府推行的土地改革由于出现了政策性的失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保国民议会和
政府通过和实行的上地私有化法不顾农村的实际情况强行将土地退还给原主人,用行政手段
解散农业生产合作社,产生了一系列新问题。这导致了农民将大部分牲畜、技术设备、建筑物和
其它财产出售出去,致使大片农田和果园荒芜,农业大幅度减产,肉奶自给的畜牧业也全部被
毁。
与此同时,保民盟政府还撤换了共产党时期的各级经济领导人,任用一些不懂经济,不
会管理的民盟成员去取代原来的经济管理人员,从而全面地破坏了保的国民经济,使保的国
民经济濒临崩溃。
首先,保加利亚的国内生产总值连年下降。1991年保加利亚的国内生产总值下降16.7%,
1992年下降7. 7%, 1993年下降4.5%;工业生产1991年下降22. 2%, 1992年下降15. 9 %,
1993年下降7. 6%, 1994年下降6.4%。③
其次,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1991年的通货膨胀率为474%, 1992年为79. 4%, 1993年
①②K·杰恩切夫:《保加利亚:变革时期.1989-1994年》,载〔俄〕《近现代史》杂志,1994年第6期,第47页。
③参见《中东欧各国经济发展概况》.
为63. 8%, 1994年为94.3%。①
第三,国民的实际收人急剧下降,失业率猛增。虽然居民的货币收人增加,但是消费品
零售价格增长的速度大大超过居民的货币收入的增加。例如,1992年居民的货币收入与1991
年相比增加了3-6倍,但是商品零售价格在同一时期增长6-7倍。② 1991-1993年居民的实
际工资减少了33%③同时,保加利亚的失业率却猛增,1993年失业人数已达60万人,失业
率为16%④,是巴尔干地区国家中(除南斯拉夫国家外)最高的。
第四,对外贸易状况十分糟糕。在1989年以前,保加利亚的外债达120亿美元,给保的
对外贸易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经互会的解体和联合国对南斯拉夫、利比亚、伊拉克的经济制
裁使保失去了传统的贸易伙伴,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990-1991年,保加利亚同原经互
会成员国的贸易额从80%下降到30-40%。在同一时期保同欧洲共同体成员国的贸易额从
8-10%增加到30%。⑤1993年初,保加利亚成为欧洲联盟的联系国,同欧洲自由贸易协会
签订了协议,但是保加利亚并没有从这些协议中得到过多的好处。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不急
于让保加利亚的商品进入自己的市场。这样,保加利亚同传统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大大减少,
而对西欧国家的贸易额却没有大幅度增加,从而使对外贸易出现严重逆差,1991年对外贸易
逆差为127.1%, 1992年为87.7%, 1993年为83. O%。⑥
保加利亚的经济衰退和滑坡使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急剧恶化。1993年保加利亚大约有一
半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或贫困线以下。与此同时,保加利亚的犯罪率却不断增长,公民们普
遍感到不安全。人们已不堪忍受这种痛苦,对民盟政府的激进改革失去了信心,转而寄希望
于保社会党的经济改革政策。
保社会党也主张向市场经济过渡,但是这种过渡应该是渐进的。他们反对极端的自由主
义经济改革模式,主张对市场经济有强有力的国家干预;反对不惜任何代价和牺牲人民利益
的改革,尤其是反对失业和通货膨胀,主张保护大型的国营企业,国家对国营企业给予适当
补贴,使其免遭破产。总之,保社会党坚持渐进经济改革,比较符合广大人民的心理。这是
保社会党在这次大选中获胜的主要原因。
二、保社会党经过自身革新使其在
选民中的支持率上升
3年前,保社会党在大选中失败,退出了历史舞台。在这次大选中社会党获得了大部分
选民的支持,这是与他进行了自身的革新分不开的。
1990年,保加利亚共产党改名为社会党。此后,保社会党进行了自身的革新,重塑形
象,重整队伍。首先,保社会党提出了全新的纲领,即建立法制国家,实行议会民主和多党
制,建立以混合型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促进经济稳步发展,减少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
等。其次,保社会党彻底改组了各级领导,从党的基层组织到最高委员会,党的领导全部进
行了更新,撤换了一批老的和保守的干部。为了取得群众的信任,党员进行了重新登记。
①参见《中东欧各国经济发展概况》。
②K·杰恩切夫:《保加利亚:变革时期。1989-1994年》。载〔俄〕《近现代史》杂志,1999年第6期,第48页.
③M·卢奇金娜:《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居良的收入》,载〔俄〕《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杂志,1994年第11期,第172页.
④同①第48页.
⑤K·杰恩切夫:《保加利亚:变革时期。1989-1994年》,载〔俄〕《近现代史》杂志,1994年,第6期第48页。
⑥参见《中东欧各国经济发展概况》。
保社会党经过自身的革新,焕然一新,是保目前各党中最成熟的党。就群众性和组织机
构而言,保社会党远远胜过其他党派。原保共产党有100万党员,经过重新登记,社会党的
人数减少了。到1993年初,保社会党拥有48万党员,①仍然是全国人数最多的党。此外,保
社会党拥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机关,他的地方党组织遍布全国各地。保社会党还拥有自己的
报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保社会党是从共产党演变而来的。保共产党曾执政几十年,具有
丰富的治国经验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共产党的这些优势大多被社会党继承下来。可以说,保
社会党在选民中的支持率之所以显著上升,一是因为大部分选民赞成社会党的经济改革纲
领,二是他们看到社会党拥有大量有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是一个能够安邦治国的政党。支
持社会党的选民大致有四部分人:
1.共产党执政时期的精英,即以前被上级任命的干部和从事意识形态和宣传工作的知识
分子,以及受他们影响的人。
2.居住在外省、小城镇和乡村的居民。他们认为,目前在中央掌权的人有不少是激进改
革的拥护者,担心这些人忽视省的利益,例如,取消共产党执政时期给予农业部门的巨额补
贴,因而支持社会党上台。
3.城市中经济能力弱和由于激进改革而陷于极端贫困的人。这类人的数量不断增加。他
们对激进的改革带来的后果强烈不满,期望社会党给他们带来“以前美好时代”的有社会保
障的生活。
4.保加利亚剧变后发展起来的新兴阶层,即私人企业主和商人。这些人是中央集权的计
划经济的反对者,但是他们认为,如果社会党重新执政,不会产生回到过去的危险,因为经
过革新的社会党与前共产党有本质的区别。另外,他们对国内犯罪率的增长感到不满,希望
整顿国家秩序,让他们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国家里赚钱。
总之,保社会党不是一个穿新鞋走老路的政党,这是他们在这次大选中重新获胜的一个
重要原因。
三、保民主力量联盟内部分裂,争斗激烈,
使社会党重新得势
保加利亚1991年新宪法规定,只有在全国选举中赢得4%或4%以上选票的党才能在议会
中拥有席位。根据这部宪法,在1991年10月的议会选举中只有民主力量联盟(获34. 76%的
选票),社会党(获33. 14%的选票)和土耳其族人的《争取权利与自由运动》(获7. 55%的
选票)在议会中获得了代表权。实际上在议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民主力量联盟和社会党两大
对立的政治力量。但是民主力量联盟在成为执政党以后,因内部争权夺利,发生分裂,力量
削弱,这就为社会党重新执政创造了条件。
民主力量联盟是1989年成立的,他在80年代后半期保加利亚的民主化运动中是以核心的
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的。但是民主力量联盟并不是一个在思想上,组织上统一的政党,只是一
个有着不同目标的各种政治力量和组织的混合体。在1992年10月议会选举以前,民主力量联
盟包括16个政党、联盟和运动。彼此之间不仅政见不一,而且参加民盟的成员对民盟应该是
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也是各持己见。有的成员认为民盟应该是“各个独立的党和运动的联盟”,
①C.索科利斯基:《过去与未来之间:俄罗斯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后共产党》,载〔俄)《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1994年第10期,第39页。
有的则认为民盟应该是“有严格的内部纪律,少数服从多数的统一运动”。由于参加民盟的
成员认识不一,民盟经常发生分裂,屡次出现危机。例如,1991年7月,民主力量联盟全国
协调委员会以多数票通过一项决议,决定把赞成国家新宪法的代表开除出民盟的议员团,但
遭到民盟内部许多派别领导人的反对,有的干脆退出了民盟。这次分裂的结果是,民主力量
联盟在1991年10月议会选举中仅以微弱多数战胜了社会党。
民主力量联盟在这次议会选举中获胜后,组成了以民盟主席菲·迪米特洛夫为首的新内
阁。在1992年1月总统选举中,民主力量联盟提名的候选人,在任总统热烈夫重新当选。但
是民盟内部的纷争仍然激烈,尤其是以菲·迪米特洛夫为首的执行机关与总统热列夫之间的
分歧日益加深。迪米特洛夫是一个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模式的拥护者,属于民盟的激进派。以
他为首的政府实行激进的经济改革,强制推行私有化,使保加利亚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在政治上民盟政府奉行了排斥异己和迫害的政策。民盟政府向议会提出了没收共产党执政时
期各政党、工会和其他组织的财产的法案以及在科学和教育领域“非共化”法案。民盟政府
把共产党执政时期的几十位领导人送交法庭审判,并解雇了许多在国家机构中任职的前共产
党员。政府实行的镇压和报复性政策引起广大人民的不满。以热烈夫总统为首的民盟温和派
也指责这种政策是在向所有的人宣战,是“人为地制造紧张”,从而发生政府危机。在此情
况下,迪米特洛夫总理只好求助于议会,请求议会对政府投信任票。1992年10月29日,保国
民议会对本届政府进行信任投票,结果不信任票超过信任票(120:111),以迪米特洛夫为首
的第一届“非共政府”被迫辞职。
迪米特洛夫辞职后,保社会党和民主力量联盟都没有能够组成自己的内阁。根据宪法,
由土耳其族人的《争取权利与自由运动》提名的无党派人士,经济学家吕本.贝罗夫出任总
理,组成新内阁。这时,民主力量联盟由于内部分裂,再加上实行的激进改革受挫,陷入瘫
痪状态。保社会党又重新成为议会中最有实力的党派。在这样的形势下,保社会党重新上台
执政已是大势所趋。贝罗夫政府由于缺少稳定的议会多数的支持,执政一年零九个月后辞
职。贝罗夫辞职后保加利亚又出现了政治危机。热烈夫总统不得不解散议会,并宣布在1994
年12月18日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结果保社会党在这次大选中一举夺魁。
四、“东欧综合症”时保加利亚的影响
自1989年东欧剧变以后,东欧国家的共产党纷纷失去政权,成为在野党。但是近两年来
一些东欧国家的左翼力量又在议会选举中重新获胜。1992年10月,立陶宛的劳动民主党(前
共产党)在大选中获胜。1993年9月,以波兰社会民主党(前身为统一工人党)为主体的民
主左派联盟在大选中击败团结工会,与、农民党组成了联合政府。1994年5月,匈牙利社会党
(原社会主义工人党)在国会选举中大获全胜。东欧左翼力量的胜利在国际上引起了震动,
西方舆论界称这种现象为“东欧的综合症”,“东欧的新政治潮流”。这种现象反映了东欧国
家人民对激进改革造成的经济衰退不满,对“民主派”当权者的不善治国表示失望。这说明
人们期望的不仅是民主和自由,更重要的是生活的改善。这种潮流也影响到保加利亚。广大
选民出于对现政府的不满,转向社会党是必然的。
保加利亚社会党是在国内存在着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情况下参选获胜的。能否成功
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今后保社会党政府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保加利亚的
政治和经济变革将会继续进行。
(责任编辑 简隆德)